top of page
bottled-water-homepage-5m.jpg

儘管國內外推廣拒喝瓶裝水已經行之有年,不過全球瓶裝水銷售量還是持續在增加。全球來看,2017年消耗3785億公升的瓶裝水,較前一年增加7%。多數的瓶裝水是以寶特瓶作為容器,因此瓶裝水熱潮相對的導致寶特瓶用量的激增。

大量的消費產生大量的垃圾。拍攝這個專題的動機,正是因為我在台灣海岸踏察時,瓶裝水的塑膠瓶實在很多!製造塑膠瓶不僅浪費許多石油、能源和水資源,而且流入海中的塑膠垃圾最終會碎裂為塑膠微粒,進入食物鏈,再進到我們的食物裡。

所幸,國人的環保意識不落人後。2013年,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(以下簡稱「北水處」)就開始推廣自來水直飲,近年來更在捷運、學校、公園等公共場所陸續設立652座直飲台,並且建置「台北好水直飲地圖」網站提供指引。北水處也推廣行動式直飲台(引消防栓的水做成飲水台),2017年的世大運、2018年的台北端午嘉年華、2019的台北燈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。此外,台灣自來水公司近期也在推廣自來水直飲

完成這個專題之後,我想我們還有些地方值得繼續努力:

  1.  (很顯然的)持續推廣自備水瓶,少買瓶裝水。

  2.  舉辦活動、會議時避免廣發瓶裝水。

  3.  增設公共飲水機、直飲台、行動式直飲台。

  4.  (仿照英國)發起「續水活動」,邀請店家、公司行號加入續水服務。

  5.  ​超商如果可以提供免費或以毫升計價的續水服務,那就更好了。

我​的​影像拾荒與海廢學習

魔幻時刻(Magic hour)的海景和天色實在令人著迷,有一段時間我常摸黑出門,駐足守候。後來我漸漸發現,無論去到哪一個海邊,垃圾總是隨處可見,於是我開始了解海洋廢棄物。從岸上的垃圾,到太平洋垃圾帶。從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,到難以察覺的塑膠微粒。從海龜鼻子裡的吸管,到浮游生物和食物鏈的汙染。從塑膠製品的無所不在,到塑化劑和環境賀爾蒙的影響深遠。從現象,到成因和後果。

 

我為每一個攝影專題架設一個網站,分享我的作品和學習。對我來說,網站是每一個專題最完整的樣貌,創作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展覽,而是希望環境議題觸及更多民眾,產生一些小小的改變。

 

如今,我已經不再單純的拍攝海景和天色,因為其間潛藏的環境問題更吸引我關注。影像拾荒和海廢學習也改變了我的飲食、衣著、交通和消費習慣,我為現在簡樸的生活感到滿足。

環境議題總是複雜、多面的,而且統計數字和專業術語也容易讓人無感,透過長期的紀錄,我希望我的海洋垃圾影像讓環境議題更具體,進而促成一些關心、討論和改變。

bottom of page